電影美工:電影海報帶來的無限回憶
2009-12-07 09:06 來源:青海新聞網 作者:李皓 責編:樂軒
- 摘要:
- 上世紀90年代初,因為我國印刷業的飛速發展,手繪電影海報逐漸被印刷品所取代了,電影美工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樊繼良說那段日子,電影院的美工只能被迫轉行。樊繼良還記得自己創作的最后一幅電影海報,那是一幅美國槍戰的電影海報,那個時候美國大片大舉向中國的電影市場挺進。在樊繼良看來,這是文化的多元化帶來的對傳統藝術形式的沖擊,這恐怕是不可回避的時代主題。
【CPP114】訊:這是一種消失了的職業。他們的作品曾經是都市文化生活中一道獨特的風景,他們就是電影美工。油畫家樊繼良先生曾有過整整10年的電影美工從業經歷,回首那段往事,他的眼睛里閃動著別樣的神采。
奠定繪畫基礎的經歷
1984年,樊繼良調入青海省人民電影院成為了一名職業電影美工,那一年樊繼良26歲。26歲的樊繼良不僅經歷了上山下鄉、招工入廠的人生磨煉,同時也在剛剛過去的“文革”期間幸運地完成了繪畫啟蒙教育,這一切都為他日后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世紀80年代被中國電影人稱為“第二度青春”,一大批即將對中國電影史產生深遠影響的電影人,帶著他們略顯青澀的作品闖入了人們的視野?僧吘箞员鶆倓偨鈨,樊繼良說,那時每一部電影上映前,有關部門都要請省上的專家集體審片,一旦專家對這部電影的主題、表現手法提出質疑,這部電影就有可能被打入冷宮。
可是文藝的春潮畢竟是抵擋不住的,那時《青海日報》專門開設了電影評論版面,每個省還印制了專門刊登電影評論的報紙,電影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人最時尚的消費。
電影美工:電影傳播的幕后英雄
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電影美工是一個略顯陌生的職業。
樊繼良說,電影美工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審完片后,將中國電影總公司提供的電影海報放大復制到一個巨大的廣告牌上,其功能類似于今天的廣告。制作電影廣告絕不是輕松的事。
那時西寧市大小有十幾家電影院,電影院之間的競爭很厲害,上座率已經是那個時代電影人追求的目標。在那個宣傳手段十分單一的年代里,最有效的手段怕也只有電影海報了,在不少人看來,電影海報繪制的精細程度,就是衡量影院實力的一個標尺。
在樊繼良的記憶中,那時的青海省人民電影院是西寧市條件最好的一家影院,影院門前設置了好幾處海報宣傳欄,其中有一個宣傳欄正對著繁華的西大街,街上的人很遠就能看見海報的內容。那個宣傳欄有1.5米寬,2米長,是當年青海省最大的一塊電影海報欄了。電影公司提供給美工的海報樣本通常只有一本雜志那么大,要想把它原比例地放大成這樣一幅巨型海報,委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而且按照規定,電影海報一定要在電影放映前10天懸掛在街頭。
為了趕在電影放映前完成海報創作,往往從審片會場一回來,美工們就立刻投入到了創作中,因為當時電影更新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加班加點也就成了家常便飯。有一次,樊繼良曾經創下過一天臨摹3幅電影海報的記錄。
油畫的原材料十分昂貴,在當年也不是每家影院都能承擔得起的,為了節約原材料,樊繼良往往就在用過的海報畫面上直接創作,時間一久,樊繼良長期使用的電影海報就變得很厚。樊繼良說,如果用紅外線探測儀觀測,你一定會發現在厚厚的油彩中隱藏著上百幅的作品,這也算得上是一道奇觀了。
除了畫電影海報,樊繼良承擔的另一項特殊的工作,就是用美術字為人民電影院寫沿街懸掛的大型宣傳標語。樊繼良說當年他寫得最多的就是以“實現四個現代化”為內容的標語,這樣的標語成為了那個逝去年代留給他的最深刻的印象。
《祝!芬l的珍貴記憶
樊繼良調到人民電影院后畫的第一幅電影海報是《祝福》。
電影《祝!肥且徊1956年北京電影制片廠由魯迅先生的小說改編的電影佳作。“文革”后,曾被禁止上映的《祝!方K于再次和觀眾見面了。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