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改革的產業化空間
2009-09-24 09:37 來源: 上海證券報 責編:何溢寰
據權威媒體透露的最新消息,中國政府正在制定一項高達3萬億的新能源政策計劃,以加入到發達國家未來能源開發的競爭行列之中。目前流行的觀點認為,新能源改革計劃不僅使國家站在一個長期戰略的全球視野上參與下一輪的國家競爭戰略之中,而且還能有效解決國內需求不足,增加國內就業,最終走出經濟危機的泥潭。據此,各方對新能源計劃期望甚殷,普遍以為更大的新能源計劃能在這場經濟中大有作為,而且這項計劃的成功只是時間問題。受此影響,A股市場能源板塊被再度熱炒。
筆者以為,這一應對全球性經濟危機的新能源政策計劃,不僅要考慮到經濟刺激政策的力度,還要考慮這一戰略性投資的市場化風險,以及與傳統能源產業之間的各種可能銜接性。
我們知道,恰恰是在陷入“失去的十年”之后,日本才逐漸發展起來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節能技術和新能源實踐。因此,在全球性經濟危機時刻,中國推出這一政策恰逢其時,之前日本的成功經驗可資借鑒。
不過,日本并沒有把他們的這些技術形成可大規模推廣的產業化過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沒有廣闊的市場。在當時的能源格局中,人們并不會出于環保的目的而使用這些昂貴的新能源或者節能技術。所以,當時的外部市場環境和人們的普遍觀念決定了日本有能力并有財力支持發展新能源技術或者節能技術,但卻沒有辦法使日本人實現大規模的產業化過程。
大多數能源經濟學家認為,只有當國際油價持續穩定在每桶200美元以上的時候,這些新能源技術才有廣泛的市場化拓展空間。因此,我們在制定實施新能源計劃的時候,必須注意到這一點。
但這并不是說,我們沒有任何可突破的空間。比如,近幾年我國風電發展速度驚人,裝機容量從1995年的3.8萬千瓦到2008年的1215萬千瓦,2008年風電裝機躍居世界第4位。這一發展速度是因為風電成本與火電成本最接近,并且具有產業鏈和規;瘍瀯荨2008年,中國新裝機容量已達到6300 MW,同比增幅82.66%;2008年,總裝機容量達12200 MW,同比增長106.6%。原先在《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對風電發展的指標是到2020年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新能源規劃會對風電發展指標已調整為1億到1.5億千瓦,而3000萬千瓦的目標可能在2011年實現。而實際上,巨大的風能儲量使得這一風能技術在未來具有可持續的產業化前景。
太陽能技術則是另一個顯性的新能源方向,同樣已具有一定的產業化空間。盡管太陽能發電成本遠高于其他電源,但目前光伏系統的安裝價格呈逐年下降趨勢,將直接驅動需求的增長。2008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產量大大超過安裝量,產能過剩和競爭加劇將使產業鏈完整、技術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受益,未來中國市場值得期待。財政部近期推出的“金太陽”工程和前期的“光伏屋頂計劃”相互呼應,預計對行業的補貼金額在100億元左右,拉動500MW的裝機,將鼓勵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的建設。
盡管風能、太陽能以及核能技術已有了相當的產業化市場空間,但仍需中小投資者大量涌入和消費者觀念的徹底轉變。基于減少風險的考慮,在新能源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過程中,對于傳統能源行業的改造升級也非常關鍵。這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傳統能源產業仍具有效率提升和技術改進的空間,而另一方面,在從傳統能源向新能源的轉型過程中,必然會增加大量的結構性失業,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適應消化。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