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大事記:1957年
2009-09-24 09:16 來源:中國網 責編:樂軒
“反右”運動
早在1956年11月,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就提出準備在1957年開展整風運動。1957年 4 月27日,中共中央公布《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決定在全黨進行一次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為內容的整風運動,發動群眾向黨提出批評建議。這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加強黨的建設的正常步驟。廣大群眾、黨外人士和廣大黨員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對黨和政府的工作以及黨員干部的作風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批評、建議。但也確有極少數資產階級右派分子乘機向共產黨和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發動猖狂進攻,妄圖取代共產黨的領導。針對這種情況,1957年 5 月15日毛澤東撰寫了《事情正在起變化》一文,要求認清階級斗爭形勢,注意右派的進攻。6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 關于組織力量準備反擊右派分子進攻的指示 》,同日 ,《人民日報》也發表了《這是為什么?》的社論。從此,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擊右派的斗爭。在當時的形勢下,對極少數資產階級右派分子的進攻進行反擊是正確的,必要的,這對于分清大是大非,穩定新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對1957年春夏的國內階級斗爭形勢估計得過于嚴重又采取了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形式,在全國開展了一場群眾性的政治運動,致使反右運動被嚴重擴大化了。一大批忠貞的中共黨員、有才能的知識分子、有長期合作歷史的民主黨派朋友、政治上不成熟的青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他們被下放進行勞動改造,身心受到嚴重傷害 ,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給黨和國家造成嚴重損失。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絕大多數被錯劃的右派分子都得到了平反。
毛澤東訪問蘇聯
1957年11月2日,毛澤東應蘇共中央和蘇聯部長會議的邀請,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蘇聯,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慶祝大會,并出席64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并在會議宣言上簽字。
毛澤東在機場發表了簡短講話,首先對蘇聯的邀請表示感謝,高并度評價了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盛贊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議的偉大成就,充分肯定以偉大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是保證世界和平的堅強堡壘,旗幟鮮明地肯定十月革命和建設的巨大成就,對蘇共和赫魯曉夫以有力地支持。會議期間,毛澤東提出中國在鋼鐵等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方面,要在15年左右趕上和超過英國。
毛澤東在第二次訪問蘇聯期間,曾在多次活動和講話中強調要“以蘇為首”,從而幫助赫魯曉夫渡過難關,同時也提高了中國和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陣營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威望。
早在1956年11月,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就提出準備在1957年開展整風運動。1957年 4 月27日,中共中央公布《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決定在全黨進行一次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為內容的整風運動,發動群眾向黨提出批評建議。這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加強黨的建設的正常步驟。廣大群眾、黨外人士和廣大黨員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對黨和政府的工作以及黨員干部的作風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批評、建議。但也確有極少數資產階級右派分子乘機向共產黨和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發動猖狂進攻,妄圖取代共產黨的領導。針對這種情況,1957年 5 月15日毛澤東撰寫了《事情正在起變化》一文,要求認清階級斗爭形勢,注意右派的進攻。6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 關于組織力量準備反擊右派分子進攻的指示 》,同日 ,《人民日報》也發表了《這是為什么?》的社論。從此,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擊右派的斗爭。在當時的形勢下,對極少數資產階級右派分子的進攻進行反擊是正確的,必要的,這對于分清大是大非,穩定新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對1957年春夏的國內階級斗爭形勢估計得過于嚴重又采取了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形式,在全國開展了一場群眾性的政治運動,致使反右運動被嚴重擴大化了。一大批忠貞的中共黨員、有才能的知識分子、有長期合作歷史的民主黨派朋友、政治上不成熟的青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他們被下放進行勞動改造,身心受到嚴重傷害 ,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給黨和國家造成嚴重損失。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絕大多數被錯劃的右派分子都得到了平反。
毛澤東訪問蘇聯
1957年11月2日,毛澤東應蘇共中央和蘇聯部長會議的邀請,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蘇聯,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慶祝大會,并出席64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并在會議宣言上簽字。
毛澤東在機場發表了簡短講話,首先對蘇聯的邀請表示感謝,高并度評價了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盛贊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議的偉大成就,充分肯定以偉大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是保證世界和平的堅強堡壘,旗幟鮮明地肯定十月革命和建設的巨大成就,對蘇共和赫魯曉夫以有力地支持。會議期間,毛澤東提出中國在鋼鐵等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方面,要在15年左右趕上和超過英國。
毛澤東在第二次訪問蘇聯期間,曾在多次活動和講話中強調要“以蘇為首”,從而幫助赫魯曉夫渡過難關,同時也提高了中國和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陣營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威望。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