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體設計面臨三大困局
2009-09-09 08:40 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商報 責編:何溢寰
- 摘要:
- 報紙雜志、書籍、廣告牌、甚至于飯店里的菜單……文字隨時隨地都會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為何相同的文字會給人截然不同的視覺感受呢?為什么有些編排令人忍不住多看兩眼?這一切都源自于“字體設計”,字體的變化和空間組合令這些人們熟知的文字產生了奇妙的變化。作為國內唯一的專業性字體設計大賽——兩年一屆的“方正獎”中文字體設計大賽無疑成了中國字體設計力量的“試金石”。第五屆“方正獎”字體設計大賽將于9月30日截稿,隨著截稿時間的步步逼近,業內人士對字體設計的關注也漸漸升溫。
【我要印】訊:報紙雜志、書籍、廣告牌、甚至于飯店里的菜單……文字隨時隨地都會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為何相同的文字會給人截然不同的視覺感受呢?為什么有些編排令人忍不住多看兩眼?這一切都源自于“字體設計”,字體的變化和空間組合令這些人們熟知的文字產生了奇妙的變化。作為國內唯一的專業性字體設計大賽——兩年一屆的“方正獎”中文字體設計大賽無疑成了中國字體設計力量的“試金石”。第五屆“方正獎”字體設計大賽將于9月30日截稿,隨著截稿時間的步步逼近,業內人士對字體設計的關注也漸漸升溫。
記者近日采訪了多位國內字體設計界的專家學者。雖然他們普遍認為中國的字體設計相比過去,近年來已呈現出不錯的發展趨勢,但相比日本、韓國、歐美等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設計陳舊、設計人才缺乏、字庫版權維護等不利等因素令國內字體設計無法走出整體發展緩慢的困境。
現在書報所用主要字體還是建國初設計的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就開始從事字體設計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余秉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中國字體設計發展緩慢,建國之初設計的字體依然是現在印書、印報紙的主要字體,給人的感覺陳舊,沒有太多創新。如1964年1月,北京新華字模廠字體設計室為《人民日報》設計的正文字體“641體”(即報宋體),一問世,國內所有報紙都用這種字體。如今,40多年過去了,它依然是國內80%報紙的正文用體。
“從建國到現在,我國共設計出近200余種印刷字體,但在日本,則是以每年200余種字體的數量增加。”從事字體設計行業已有38年的北大方正字體開發總監朱志偉用數字對比來說明國內字體設計與日本字體設計間的差距。朱志偉16歲便參加工作,從最初的刻字工人到現在國內最大的專業字體公司開發總監,常年工作在一線的他對于國內字體設計發展情況有著更深的感觸。“十幾年前,日本已經有了20余家字體設計公司,目前這個數量仍然呈上升趨勢;而我國當年的七、八家字體公司已銳減到現在包括方正在內的三、四家,在設計和生產能力上與日本存在明顯的差距。”
為了豐富中國字體,北大方正從2002年起開始舉辦字體設計大賽,兩年一屆,至今已是第五屆。“雖然每次都能收到上千幅作品,但真正能作為印刷體使用的非常少,一屆比賽能出一幅已是令人驚喜的事情了。”曾連續擔任過四屆大賽評委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余秉楠告訴記者,運用于報紙書籍的正文印刷字體設計不像用于包裝設計、廣告的創意字體那樣可以任意發揮,正文字體要求風格統一、流暢、均勻、清晰,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性。“比賽中,雖然能發現一些打破常規、充滿創意的作品,但在閱讀上不好辨認,難以成為普及的印刷字體。”
為數不多的字體設計師大多是高中學歷
“新中國成立后,從事字體設計的人本來就不多,有一定資歷又還在世的,跑遍全中國更不會找到多于10人。”在香港理工大學副教授廖潔連主編的一部名為《中國字體設計人——一字一生》一書的序言當中,記者看到了這樣的語句。
“字體設計發展緩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設計人才極度缺乏。”余秉楠說,上世紀50年代中后期,北京和上海相繼成立了字模廠,并專門設立字體設計室,選拔和招募了幾十位專業人才,大致由刻字工人、書法家、出版社美編三方面的人才組成,他們都是工人編制,沿用了印刷廠里刻字工人的職稱。“待遇低,社會地位也不高,導致長期以來,字體設計師在我國不受重視。現在,很多老設計師退休了,年輕一代因為收入不高,不穩定等原因也都不愿意入行。”
朱志偉告訴記者,在國內為數不多的字體公司里,如方正、漢儀、華文等,字體設計師大都是高中畢業生。“印刷字體設計是一項綜合性的藝術,不僅對技術的依賴性非常強,和美學思想也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從業人員美術基礎不夠,在字體的創新方面十分欠缺。”
版權保護不力使設計公司不愿研發
同時,社會對字體設計教育的不重視,也是國內字體設計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余秉楠1962年從德國留學歸國后任教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創辦了書籍裝幀系,率先開設版面設計、中外文字體設計、印刷字體設計等課程。當時培養的學生,曾多次在日本最權威的字體設計大賽——森澤國際印刷字體大賽中獲獎,有些設計還被相關字庫采用了。“但人們對字體設計普遍不關心,80年代還搞過幾次字體設計大賽,但一等獎獎金才500塊錢。但在日本,獎金達到300萬日元。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連設計大賽都逐漸取消了。”余秉楠說,現在這個系與裝潢系合并,學生一般都不做印刷字體的設計,只設計一些廣告字體。
而在朱志偉看來,進入數字化時代后,由于盜版原因,字庫的版權很難得到保護,令字體公司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設計全“打了水漂”,一套中文字庫,7000多常用字,一個6至7人的團隊需花上一年的時間才能設計出來。“由于版權得不到保護,一般公司都不敢輕易投入,我們也希望中國字庫更加豐富,但誰來買單呢?”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