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出版新盈利模式探索:建立產業鏈是關鍵
2009-08-12 09:12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編:劉文越
【我要印】訊: 20世紀,唱片、錄音帶、錄像帶、磁盤、光盤、互聯網……
21世紀,博客、電子圖書、手機出版、互聯網期刊、在線教育……
發明造紙的蔡倫和稱為印刷術始祖的畢昇可能不會想到,他們的偉大發明曾經造就的那個學富五車、汗牛充棟的紙、墨出版時代,正在受到新模式的沖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數字技術席卷各行業,傳統出版曾經的壟斷地位已遙不可及,現代人悄然進入了數字化的生活狀態。
花3元錢在手機上下載一本暢銷的電子動漫書;買個巴掌大的e-book閱讀器瀏覽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打開IE觀看最新的上榜電影;在網上學校充電,與老師在線互動課業……數字出版正在逐漸滲透各產業,在開拓新媒體業務模式的同時,也有如爬山虎般在野蠻生長。
有一組從今年第三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上得到的數據:截至2008年12月,我國數字出版業的整體收入達到530億元,比2007年增長46.42%。2009年數字出版業的整體收入預計將超過750億元。
但是這一連串漂亮的數字無法吸引到資本的眼光,風投對這個行業“不來電”。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擅長TMT行業投資的人士。他們大多表示,數字出版未來會是個不錯的行業,但現在還不夠好。
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夏旸一針見血地向CBN記者指出,數字出版最大的難點并不在于技術和資金,而在于能否把握數字出版的本質和特點,進而建立起相應的商業模式及盈利模式。
“傳統+技術”的新生品
數字出版是指依托傳統的資源,用數字化的技術進行立體化傳播的出版活動。因此,從廣義上說,只要是用二進制這種技術手段對出版的任何環節進行的操作,都是數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創作品的數字化、編輯加工的數字化、印刷復制的數字化、發行銷售的數字化和閱讀消費的數字化。
為此,在這個大范疇下涵蓋了互聯網期刊和多媒體網絡互動期刊、電子圖書、數字報紙(含網絡報和手機報)、博客、在線音樂、手機出版(含手機彩鈴、手機鈴聲、手機游戲、手機動漫)、網絡游戲、互聯網廣告等多種載體形式。
上海理工大學教授周澍民告訴記者,如果從這些從事數字出版的企業來源來區分,可以分為三部分。首先,從IT技術進入數字出版,比如方正APABI公司、清華同方、起點中文網、逐浪網等。其次,由傳統的出版向數字出版發展。比如各出版社推出的電子圖書、在線工具書;傳統報紙的手機報、數字報。第三類則是從代理和服務領域進入數字出版。
相較于傳統出版,在信息技術力量的依托下,數字出版輕而易舉地把信息量大、傳播范圍廣、成本低、易流通、便于檢索等優勢納入懷中。依靠互聯網、手持閱讀器、手機閱讀等多種的出版方式,讓不同領域、不同文化傳播方式之間的業務合作得到深化融合。
為此,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焦揚曾在本月舉行的張江文化創意產業論壇上表示,現在對于書、報刊的定義已相當模糊,數字出版打破了過去傳統的模式,更多地提供全方位服務式的發展。“越來越多終端發展的服務產品不僅僅是提供書,而是提供在線狀態的數據服務、內容服務、體驗服務。”
探索盈利
朝氣蓬勃的背后,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這個新興的行業中,真正形成成熟商業模式并且從中盈利者寥寥無幾。
傳統出版企業對數字出版缺乏研究和足夠的認識、資金不足、自主研發能力不夠、內容資源嚴重流失等現實問題讓行業發展陷入瓶頸。
與此同時,由于國內數字出版行業數字出版物大多源自互聯網上的數字出版物,其產權不被大眾所認可,再加上用戶網絡付費習慣的淡化,以及終端的技術限制也成為其扭虧為盈的絆腳石。
艾瑞咨詢《2007~2008年中國數字出版行業發展報告》分析認為,數字出版物市場潛力巨大,但目前個人付費、集體付費和廣告等營收渠道存在一定的發展阻礙。
反觀之,國外往往通過戰略重組,充分占有資源,奠定出版發展的基礎條件。據周澍民介紹,國外經過多年的產業運作,通過專業特色的形成和對優質資源的占有,基本完成產業運作的高度提升。
目前,國外出版商主要以數據庫在線出版、E-1earn-ing(在線學習)出版、期刊和電子書在線出版3種模式開展數字出版業務,很多大的專業出版公司已盈利。
夏旸向記者舉例,亞馬遜的e-book在美國大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其找到了正確的盈利方式。“它產品的前后臺銜接得非常好,從設備到后端都有連通的服務。”他說。
此外,亞馬遜目前擁有全球最強大的網絡書籍資料庫,能提供用戶最多元化豐富的書籍目錄主選單,單報紙類就包括50~100種選擇,逐漸改變了人們閱讀傳統紙質報刊的習慣。
“尋找好的切入點來改變互聯網用戶習慣,并從技術平臺突破,挖掘能建立商業價值的體系是關鍵。”夏旸認為。
達晨創投總經理傅仲宏表示,數字出版最有價值的還是內容,在自有內容的基礎上就能通過多種不同的技術手段,由此搭建內容傳輸平臺的成功可能性就很大。“說到底這個行業還是靠內容賺錢。”他說。
但夏旸也強調,雖然數字出版離不開內容,但真正好的有價值的內容應該要做好推廣,形成一種線上線下的營銷互動。“在互聯網上賣任何內容都需要一定營銷體系設計。”他說,“數字出版最終代表的是一種商業模式,而不是簡單的服務,只有形成商業模式才有意義。”
建產業鏈合群
經過多年的探索,目前,數字出版產業表現形式日趨豐富,一些前赴后繼的探索者,的確也一直在尋找適合企業特點的數字出版模式。比如,一些原創中文文學網站,依靠在線收費閱讀的新模式,已經打開了盈利的通道。
但是,在利益分配方面,無論是內容提供商、技術提供商或是電信運營商等都存在各自為政,試圖一家獨大的問題。
據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內容提供商對自有資源的保護日趨重視,加大了行業集成商搜集出版資源的難度;技術提供商在自主研發數字出版技術及整體解決方案上下工夫,以期形成技術壟斷的局面;電信運營商則想方設法地提高自己的抽成比例。
在周澍民看來,這是由于合理的產業鏈尚未建立而形成的弊病。“建立一條完整的數字出版產業鏈是關鍵,而在這其中,對各環節的利益分配尤其重要。”他說。
目前,數字內容提供商、技術提供商、電子媒體運營商、電信運營商、渠道開發商等串起了整個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
“數字出版產業鏈上每一環節都很重要,這個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有自己專注的領域,各要素之間應該協調好各自的利益和關系。”周澍民表示,“只有各司其職,合起來才能形成整體優勢,如果靠一家壟斷是不可能把一個行業做起來的。”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閱讀:
21世紀,博客、電子圖書、手機出版、互聯網期刊、在線教育……
發明造紙的蔡倫和稱為印刷術始祖的畢昇可能不會想到,他們的偉大發明曾經造就的那個學富五車、汗牛充棟的紙、墨出版時代,正在受到新模式的沖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數字技術席卷各行業,傳統出版曾經的壟斷地位已遙不可及,現代人悄然進入了數字化的生活狀態。
花3元錢在手機上下載一本暢銷的電子動漫書;買個巴掌大的e-book閱讀器瀏覽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打開IE觀看最新的上榜電影;在網上學校充電,與老師在線互動課業……數字出版正在逐漸滲透各產業,在開拓新媒體業務模式的同時,也有如爬山虎般在野蠻生長。
有一組從今年第三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上得到的數據:截至2008年12月,我國數字出版業的整體收入達到530億元,比2007年增長46.42%。2009年數字出版業的整體收入預計將超過750億元。
但是這一連串漂亮的數字無法吸引到資本的眼光,風投對這個行業“不來電”。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擅長TMT行業投資的人士。他們大多表示,數字出版未來會是個不錯的行業,但現在還不夠好。
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夏旸一針見血地向CBN記者指出,數字出版最大的難點并不在于技術和資金,而在于能否把握數字出版的本質和特點,進而建立起相應的商業模式及盈利模式。
“傳統+技術”的新生品
數字出版是指依托傳統的資源,用數字化的技術進行立體化傳播的出版活動。因此,從廣義上說,只要是用二進制這種技術手段對出版的任何環節進行的操作,都是數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創作品的數字化、編輯加工的數字化、印刷復制的數字化、發行銷售的數字化和閱讀消費的數字化。
為此,在這個大范疇下涵蓋了互聯網期刊和多媒體網絡互動期刊、電子圖書、數字報紙(含網絡報和手機報)、博客、在線音樂、手機出版(含手機彩鈴、手機鈴聲、手機游戲、手機動漫)、網絡游戲、互聯網廣告等多種載體形式。
上海理工大學教授周澍民告訴記者,如果從這些從事數字出版的企業來源來區分,可以分為三部分。首先,從IT技術進入數字出版,比如方正APABI公司、清華同方、起點中文網、逐浪網等。其次,由傳統的出版向數字出版發展。比如各出版社推出的電子圖書、在線工具書;傳統報紙的手機報、數字報。第三類則是從代理和服務領域進入數字出版。
相較于傳統出版,在信息技術力量的依托下,數字出版輕而易舉地把信息量大、傳播范圍廣、成本低、易流通、便于檢索等優勢納入懷中。依靠互聯網、手持閱讀器、手機閱讀等多種的出版方式,讓不同領域、不同文化傳播方式之間的業務合作得到深化融合。
為此,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焦揚曾在本月舉行的張江文化創意產業論壇上表示,現在對于書、報刊的定義已相當模糊,數字出版打破了過去傳統的模式,更多地提供全方位服務式的發展。“越來越多終端發展的服務產品不僅僅是提供書,而是提供在線狀態的數據服務、內容服務、體驗服務。”
探索盈利
朝氣蓬勃的背后,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這個新興的行業中,真正形成成熟商業模式并且從中盈利者寥寥無幾。
傳統出版企業對數字出版缺乏研究和足夠的認識、資金不足、自主研發能力不夠、內容資源嚴重流失等現實問題讓行業發展陷入瓶頸。
與此同時,由于國內數字出版行業數字出版物大多源自互聯網上的數字出版物,其產權不被大眾所認可,再加上用戶網絡付費習慣的淡化,以及終端的技術限制也成為其扭虧為盈的絆腳石。
艾瑞咨詢《2007~2008年中國數字出版行業發展報告》分析認為,數字出版物市場潛力巨大,但目前個人付費、集體付費和廣告等營收渠道存在一定的發展阻礙。
反觀之,國外往往通過戰略重組,充分占有資源,奠定出版發展的基礎條件。據周澍民介紹,國外經過多年的產業運作,通過專業特色的形成和對優質資源的占有,基本完成產業運作的高度提升。
目前,國外出版商主要以數據庫在線出版、E-1earn-ing(在線學習)出版、期刊和電子書在線出版3種模式開展數字出版業務,很多大的專業出版公司已盈利。
夏旸向記者舉例,亞馬遜的e-book在美國大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其找到了正確的盈利方式。“它產品的前后臺銜接得非常好,從設備到后端都有連通的服務。”他說。
此外,亞馬遜目前擁有全球最強大的網絡書籍資料庫,能提供用戶最多元化豐富的書籍目錄主選單,單報紙類就包括50~100種選擇,逐漸改變了人們閱讀傳統紙質報刊的習慣。
“尋找好的切入點來改變互聯網用戶習慣,并從技術平臺突破,挖掘能建立商業價值的體系是關鍵。”夏旸認為。
達晨創投總經理傅仲宏表示,數字出版最有價值的還是內容,在自有內容的基礎上就能通過多種不同的技術手段,由此搭建內容傳輸平臺的成功可能性就很大。“說到底這個行業還是靠內容賺錢。”他說。
但夏旸也強調,雖然數字出版離不開內容,但真正好的有價值的內容應該要做好推廣,形成一種線上線下的營銷互動。“在互聯網上賣任何內容都需要一定營銷體系設計。”他說,“數字出版最終代表的是一種商業模式,而不是簡單的服務,只有形成商業模式才有意義。”
建產業鏈合群
經過多年的探索,目前,數字出版產業表現形式日趨豐富,一些前赴后繼的探索者,的確也一直在尋找適合企業特點的數字出版模式。比如,一些原創中文文學網站,依靠在線收費閱讀的新模式,已經打開了盈利的通道。
但是,在利益分配方面,無論是內容提供商、技術提供商或是電信運營商等都存在各自為政,試圖一家獨大的問題。
據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內容提供商對自有資源的保護日趨重視,加大了行業集成商搜集出版資源的難度;技術提供商在自主研發數字出版技術及整體解決方案上下工夫,以期形成技術壟斷的局面;電信運營商則想方設法地提高自己的抽成比例。
在周澍民看來,這是由于合理的產業鏈尚未建立而形成的弊病。“建立一條完整的數字出版產業鏈是關鍵,而在這其中,對各環節的利益分配尤其重要。”他說。
目前,數字內容提供商、技術提供商、電子媒體運營商、電信運營商、渠道開發商等串起了整個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
“數字出版產業鏈上每一環節都很重要,這個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有自己專注的領域,各要素之間應該協調好各自的利益和關系。”周澍民表示,“只有各司其職,合起來才能形成整體優勢,如果靠一家壟斷是不可能把一個行業做起來的。”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閱讀: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