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極擬撤離中關村:網上書店擠占生存空間
2009-08-05 14:2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編:何溢寰
- 摘要:
- 3年前高調亮相京城繁華地段中關村的第三極書局,絕對不會想到今天“敗走麥城”的局面。日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第三極書局總經理關波坦承,與中關村圖書大廈長達3年的價格折扣戰,讓第三極書局銷售損失4600萬元,書局還拖欠了3年的物業租金,將選擇撤出中關村,另辟他處。
【我要印】
第三極書局的遭遇在民營書店業并非個例。近年來,已經有多家民營書店先后經歷危機,席殊書屋、明君書店、思考樂書局等曾在京滬名噪一時的民營連鎖書店,都因為欠款、欠薪相繼關門或是被收購。
民營書店的經營環境為什么如此困難?在當當、卓越這些網上書店和傳統國有印刷
折扣大戰逼走第三極?
“第三極書局現在仍在正常營業,我們正在尋找合適的場地。”第三極書局總經理關波近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實兩年前就有搬遷的想法了,但由于股東沒有達成共識,從而延誤了時間。”
第三極是北京首家文化主題商場。2006年7月開業的時候,第三極書局有一個宏大構想:“以第三極書局為主力業態,集歡樂、圖書、教育、健體、旅游、商務六個大本營于一體的大型‘產權式’文化主題商場。”
然而,從開業伊始就掀起的與中關村圖書大廈之間的價格折扣戰讓第三極書局飽受折磨,也給書局帶來巨大經營壓力。根據當時的報道,2006年第三極書局剛開業時,和中關村圖書大廈的價格戰激烈到甚至全場7折。
個體書商雷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正常情況下,圖書進價加上租金和人工成本,八五折對書店來說還勉強可以維持平衡,八折以下保本都困難。”
據關波粗略估計,如果按照2億元營業額計算,書局開業3年來的折扣戰大約造成銷售損失4600萬元,為此書局拖欠了3年的物業租金。
“雖然書局是大樓的股東,但做經營就必須有利潤的回報。大家都希望通過搬遷從價格戰的泥潭里拔出來,把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繩子松一松,逐步實現我們書局的長遠規劃。”關波說。
第三極書局的“敗走”在民營書店業并非個例。去年年底,季風書園因為租金上漲可能退出地鐵陜西南路站的消息就曾在上海掀起了一場“捍衛季風”的輿論風暴,最終,地鐵公司迫于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以較為優惠的價格與季風書園續簽了3年合約。
季風書園的嚴博非是幸運的,但更多的民營書店卻不得不退出這個行業。短短幾年間,已經有多家民營書店先后遭遇危機。席殊書屋、明君書店、思考樂書局,這些曾在京滬名噪一時的民營連鎖書店,都因為欠款、欠薪相繼關門或是被收購,重復著相同的命運。
高租金加重書店經營困局
民營書店的經營環境為什么如此困難?滬上多位圖書出版和零售業人士的一個共識是:民營書店經營困境最直接的原因一方面是圖書利潤微薄,另一方面也因為這兩年店鋪租金水漲船高。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一位資深人士分析,通常情況下,一本書的出版成本占書價的35%到40%,加上管理和發行費用,到了分銷商手里是63%,這個價格受渠道的不同稍有上下浮動,但不會太大。如果書店再打折銷售,書店基本無利可圖。
以季風書園為例,平均進貨折扣在64%左右,剩下年毛利潤36%,付租金要用去19%,人員工資占14%,剩下的3%要支付水電和行政費用,這還沒有計算稅收。“季風基本上不賺錢。”上海季風書園總經理嚴搏非曾對媒體透露。
上述資深人士說:“這還是因為季風書園堅持不打折銷售所致,如果打折的話,即便是以季風現在比較優惠的租金價格,也難免虧損。”
曾經在上海市場高速擴張并在一年后迅速倒閉的思考樂書局,也是因為租金負擔過重而陷入經營困境。為了迎合年輕人市場,思考樂書局4家門店都開在商業繁華地段,一年的房租就占其年營業額的1/3,使其經營成本過高,不堪重負。有人曾經為思考樂正大店算了一筆賬:一年的營業額1200萬元,但房租卻高達450萬元。一般圖書的進價在6.5折,除去運輸等成本,到達書店為6.8折,差價為32%,扣除6%的稅、8%的人工等,再付出450萬元的房租,每年虧損280萬元,這還不包括會員購書的打折。
網上書店擠占生存空間
房租上漲和利潤降低還只是民營書店自身的內部經營困難,事實上,民營書店的生存還要面臨來自外部的巨大壓力。當當、卓越等網上書店的迅猛發展和國有書店的雙重壓力,讓民營書店腹背受敵,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現在網上書店新書一般八折,舊書的折扣就更低了。而傳統的書店新書往往不打折,舊書一般也不會低于八折。”經常購書的王小姐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機在網上查詢了一套《古文觀止插圖珍藏本》(上下冊),原價48元,在卓越網的特價專區打到了3.7折,僅售17.7元;而當當網的折扣也只有4.9折。這樣的價格對實體書店來說簡直無法想象。
低廉的價格是網上書店后來居上并成功壓制傳統民營書店的主要手段,雷鳴告訴記者:“除了省掉高昂的租金成本,網上書店拿書的價格遠低于實體書店。”據他透露,一般的書網上書店的拿貨價低至五折左右,如果再通過與出版社或者書商以其他特別方式合作成本會更低,兩折三折都完全有可能。
據了解,由于實體書店折扣少,很多讀者已經將書店當成“樣書陳列室”,抄下感興趣的書名,回去用更便宜的價格在網上購買。
嚴搏非無奈地說:“跨國資本或風險資金的支持,使得網絡書店可以‘非理性’地把價格殺到最低。而網絡書店巨大的銷售量也使其現金流能順利循環,即便每年有5%至6%的負債也無關存亡。這些優勢實體書店根本無法相比。”
民營書店的另一重壓力來自于以新華書店為代表的國有書店。“新華書店大多是自有房產,租金成本很低,再加上其覆蓋全國的銷售渠道,拿書比民營書店低。另外新華書店完全壟斷了中小學教材這一塊,民營書店很難分到一杯羹。而這恰恰也是新華書店每年利潤的主要來源,接近了60%。”雷鳴表示。
打通產業鏈或是出路所在
“我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場地,如果找不到,可能還在中關村待一段時間。”從中關村撤離,關波希望另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安置第三極書局。按他的想法,他希望場地仍然是在朝陽或者海淀區的核心商圈,并有1萬到2萬平方米的面積。除了尋找場地,關波也在為第三極尋找新的經營模式。
“互聯網時代,我們要尋找實體和網絡的結合點。”關波說。他并不認為網上書店給實體書店帶來的沖擊足以致命。他說,互聯網是一個平臺,實體書店是一個地區圖書銷售的支撐點,二者如果能夠達到有效結合,圖書零售大有潛力。
“未來民營書店的發展,要么就是形成自己的特色,擴大書店的影響,降低書店的經營成本,微利生存;要么就要尋求多種經營,引入其他增值項目,比如做活動、咖啡吧、線上書店,甚至是參與產業的上游生產做出版,或者買斷出版社的銷售權。”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一位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
民營書店涉足上游出版,是多位業內人士給出的出路之一。據記者了解,隨著國家政策對民營資本進入新聞出版業的放松,已經有不少實體書店在涉足出版業,以求打通圖書產業鏈上下游。
大眾書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06年6月大眾書局成功收購逐浪網以后,就開始從單純的圖書零售商向信息內容提供商轉變,大眾書局零售終端、網上閱讀和網上書店三大經營模式從此建立。”
上述資深人士透露,相比一般圖書進價6.5折的價格,書店自身參與的圖書用全價的兩到三折就能拿到手,利潤遠遠大于一般圖書。“重要的是,通過參與上游出版拿到了定價權,書店就不用靠天吃飯。”
【更多精彩關注】
相關閱讀: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