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出版:“熱”推動與“冷”思考
2009-07-11 10:21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 責編:樂軒
【編者按: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潘凱雄看來,全媒體出版是一種創新的方式和革命。“傳播速度快、覆蓋空間廣、開放性強,互動性和參與度高等使得數字媒介完全不同于原來的傳統媒介,這也決定了全媒體出版必然要引發一場更為深刻的變革。”潘凱雄說!
【我要印】“真正意義上的全媒體出版,還沒有為廣大的讀者所了解,在出版業的認識也有待深化。”中國編輯學會會長桂曉風鮮明地指出。在他看來,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文化產品傳播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手段、載體與途徑,而其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傳播功能的延長和擴大,更是革命性的變化。“全媒體出版意味著除了依靠紙質出版,同時還可以利用網絡以及手機、手持閱讀器等各種移動終端,使閱讀進一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為廣大受眾提供最便利、最有效的服務。”桂曉風說。
中文在線董事長兼總裁童之磊則將全媒體出版概括為:一種內容,多種媒體,多種渠道,同步出版。童之磊指出,這簡單的16個字背后意味著對于傳統的沖擊。全媒體出版要實現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獲得任何內容,而這種通過最密集的信息發布、最有效的全媒體整合營銷,將帶來信息傳播的廣泛化與版權價值的最大化。
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潘凱雄看來,全媒體出版是一種創新的方式和革命。“傳播速度快、覆蓋空間廣、開放性強,互動性和參與度高等使得數字媒介完全不同于原來的傳統媒介,這也決定了全媒體出版必然要引發一場更為深刻的變革。”潘凱雄說。
仍依附于傳統出版
今天的全媒體出版到底是什么樣的情況據童之磊介紹,目前全媒體出版已成為中文在線的一個清晰有效的模式,該公司先后運作了《非誠勿擾》、《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等作品的全媒體出版。
業內人士稱,目前的全媒體出版還處于起步階段,仍未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全媒體出版。潘凱雄指出,目前全媒體出版案例的一個共性是,其紙質出版相對獨立。如果沒有全媒體出版,依然可以期待這些書在原來傳統出版領域里暢銷。目前全媒體所發揮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種傳播,數字媒介只是一種傳播工具和方式,紙質出版和數字出版只是一種內容的平移和傳播工具的豐富。
潘凱雄認為,未來的全媒體出版絕不僅僅是現在這樣一種內容的平移,而是針對數字媒介的特性,在原有內容資源的基礎上為其量身制作出一些新的文體。“互聯網、手持閱讀器、手機閱讀平臺固然有一些共性,但是同時又有各自的獨特性及核心競爭力,同樣的內容不可能同時適用于3種媒體,必須要有與其特性相適應的文體。只有當這種新的文體產生之后,完整意義上的全媒體出版時代才會到來。”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郝振省稱,在中文在線的產品里已經有了不同的媒體、載體同時出版、同時營銷、同時獲取回報的實踐,但整個全媒體出版還在萌芽狀態,F在呈現出的技術路線還是零散的,帶有很強的傳統痕跡,仍沒有整合。
贏利模式尚不清晰
作為國內首部全媒體出版作品《非誠勿擾》的操盤手之一,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黎波對于這一新興的出版模式感慨良多。
“盡管目前網絡出版還沒有成熟的贏利模式,不過我們應該看到兩個方面的重大變化。一方面是技術發展的速度非?欤硪环矫,新一代人群的消費習慣逐步形成,網絡閱讀、手機閱讀已經成為14歲~22歲讀者的普遍消費方式。因此,不注重新媒體、不重視未來的終端,肯定要走在后面。”黎波同時提出,傳統出版應積極介入到網絡出版及全媒體出版之中。
而如何利用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利用中國手機用戶的規模優勢,去解決傳統出版行業面臨的挑戰,去解決數字出版的盜版和贏利問題,去尋求新的增長點和新的增長模式,也成為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運營商們正在著力探索的問題。“手機閱讀在低的編輯成本下,可以開拓新的‘藍海’。”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總編傅晨舟指出,“手機閱讀能比較有效地應對傳統出版業和數字出版所面臨的挑戰,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我們也希望依托6億多的手機用戶及巨大的空間,助力出版產業升級,做加法、乘法。”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閱讀
印刷媒體等全媒體出版改變傳統傳播方式
解放日報報業:全媒體數字出版系統通過驗收
出版業的新趨勢—“全媒體出版”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