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包裝過度已成風
2009-06-05 12:05 來源:中華印刷包裝網 責編:劉華杰
- 摘要:
- 當然,藥品的過度包裝,消費者也都有責任。筆者也有過教訓,同樣的西替利嗪,剛開始非買那包裝看上去最好、價格當然也是最貴的品牌,但是后來經過比較發現,其中一種價格最便宜的、包裝最樸素的,效果倒是最好。
【編者按:一盒藥只有3片,6個藥瓶里的藥裝進1個藥瓶才剛剛裝滿……難怪有人形象地比喻,現在的藥品包裝是“三斤胡桃四斤殼”。時下,藥品過度包裝問題嚴重。在消費者眼中,包裝越正規的藥越可靠,為了迎合這種心理,藥品企業將包裝的成本計入藥價,每一次包裝的“升級”都給漲價提供了堂而皇之的借口!而國家質檢總局《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條例》也僅僅處于草案階段,目前還沒有通過實施。這也給了藥企豪華包裝產品以可乘之機!
【我要印】北京市房山區讀者汪克勇向健康時報反映,上海羅氏制藥分裝的進口藥物骨化三醇膠丸,一瓶只有10粒,每次醫生給開一個月的,需要吃6瓶。為了方便,他每次把6個藥瓶的藥全部裝進1個瓶子里,差不多剛剛裝滿。
醫生給他開的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的鹽酸莫西沙星片,90多元一盒,每盒只有一板,上面只有三片藥,每天一片,盒子空蕩蕩的。
記者調查:
包裝占藥總重的近20%
2005年,在上海市從事醫藥銷售的柳楓在上海華氏大藥房有限公司的一家門店,隨機分別取出10種中西藥及保健品,比如鋅鈣特口服液、金施爾康片、撲爾敏、半夏糖漿、羚羊感冒片、烏雞白鳳丸等中西藥,還有巨能鈣片、太太口服液、金日蟲草口服液等保健品。
所選取的這些藥品,其包裝都是最小包裝,通過測量發現,從包裝上看,西藥、中藥、保健品的包裝重量分別占總重量的19.5%、13.6%、28.9%。
為此,他撰寫的《“包裝不足”到“過度包裝”》發表在《上海醫藥情況研究》雜志上。5年過去了,現在的藥品包裝,豪華程度可以說“更上一層樓”了。
記者在北京朝陽區的百姓康利平價大藥房里,隨手拿起一盒藥品發現都是包裝大,藥品少。
比如高血壓患者經常服用的,由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絡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長長的紙盒里只有一板,稀拉拉地放著7粒。
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新康泰克美撲偽麻片,右邊橘黃色頭像格外引人注意,十幾厘米長的一個盒子,剝開紙盒,里面是片鋁塑泡罩包裝,只有10粒藥。
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君爾清·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分散片,空蕩蕩的盒子里只有兩板藥,每12小時服用一次,一次2~4片,共12片,如果按照每次服三片計算,一盒藥僅能用兩天。
中藥同樣如此,香港京都本草堂制藥有效公司生產的胖大海甘草含片,即使說明書夾在里面,輕輕一搖,藥盒里仍是咣咣當當地響,里面裝有三板藥,每板10顆,鋁塑封裝,每板藥只有藥盒面積的1/3。
消費者:
吃藥還是在吃包裝?
在百姓康利平價大藥房,家住紅廟北里的張先生在收銀臺付錢,他無奈地對收銀員說,“再買個塑料袋吧,這么多盒子我拿不了。”
張先生向記者抱怨,有時真不知道是在買藥,還是在買藥盒。每次藥買回家后,他都得剝掉這“豪華外衣”,把藥一板板地捆起來,因為這樣能省不少空間。
張先生買的是處方藥,記者調查發現,那些治療慢性病的處方藥包裝浪費更嚴重,因為患者需要常年服用。在北京朝陽區第二醫院,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高女士告訴記者,平均每三天就得扔掉三四個藥盒。“真不知道,我們在吃藥還是在吃包裝?!”
“羊毛出在羊身上”是最簡單的道理,包裝成本必然會加在消費者身上。柳楓認為,過去的西藥,往往是黃圓瓶,軟木塞,再加蠟封。中藥湯劑裝在小熱水瓶中,或者是又粗又黑的丸劑,僅用紙包著。包裝不足,影響藥品食用的安全性,當然是不足取的;但過度包裝,使商品價值與包裝價值嚴重不成比例,那就有欺詐和暴利之嫌,不僅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還造成社會的不正之風,是畸形消費的一種表現。下轉22版
■編后
節約型社會
少點“花哨”
兒時上醫院看病,大夫開了藥,藥片裝在一個白色的小紙袋里,紙袋外面寫上劑量,感覺又簡單又方便。現在看來,那時是“包裝不足”,至少,沒有藥品說明書,沒有標明服用禁忌,是不正確的。
但是,現在的包裝,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過度包裝,把治病變成了一種很花哨的行為,給消費者增加了經濟負擔和不便,給國家帶來很大的資源浪費。目前,我國正在建立環保型和節約型社會,比如限用塑料袋等。與此相比,豪華包裝卻在大行其道。調查顯示,垃圾中包裝材料占總垃圾的體積比在50%以上,重量占30%以上。
當然,藥品的過度包裝,消費者也都有責任。筆者也有過教訓,同樣的西替利嗪,剛開始非買那包裝看上去最好、價格當然也是最貴的品牌,但是后來經過比較發現,其中一種價格最便宜的、包裝最樸素的,效果倒是最好。
從這個意義上講,消費者應該反思,過度包裝有時恰恰是我們自己“捧”出來的行為;藥品企業也要明白,別凈給消費者“玩兒虛的”,畢竟,買藥不是送禮,少一點花枝招展,多一些實實在在,才是在消費者心中立足的真道理。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閱讀
飲料包裝生產線仍進口為主
PET瓶在飲料包裝市場再獲新突破
鋁材價格一漲再漲 飲料包裝頻頻“瘦身”
【我要印】北京市房山區讀者汪克勇向健康時報反映,上海羅氏制藥分裝的進口藥物骨化三醇膠丸,一瓶只有10粒,每次醫生給開一個月的,需要吃6瓶。為了方便,他每次把6個藥瓶的藥全部裝進1個瓶子里,差不多剛剛裝滿。
醫生給他開的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的鹽酸莫西沙星片,90多元一盒,每盒只有一板,上面只有三片藥,每天一片,盒子空蕩蕩的。
記者調查:
包裝占藥總重的近20%
2005年,在上海市從事醫藥銷售的柳楓在上海華氏大藥房有限公司的一家門店,隨機分別取出10種中西藥及保健品,比如鋅鈣特口服液、金施爾康片、撲爾敏、半夏糖漿、羚羊感冒片、烏雞白鳳丸等中西藥,還有巨能鈣片、太太口服液、金日蟲草口服液等保健品。
所選取的這些藥品,其包裝都是最小包裝,通過測量發現,從包裝上看,西藥、中藥、保健品的包裝重量分別占總重量的19.5%、13.6%、28.9%。
為此,他撰寫的《“包裝不足”到“過度包裝”》發表在《上海醫藥情況研究》雜志上。5年過去了,現在的藥品包裝,豪華程度可以說“更上一層樓”了。
記者在北京朝陽區的百姓康利平價大藥房里,隨手拿起一盒藥品發現都是包裝大,藥品少。
比如高血壓患者經常服用的,由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絡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長長的紙盒里只有一板,稀拉拉地放著7粒。
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新康泰克美撲偽麻片,右邊橘黃色頭像格外引人注意,十幾厘米長的一個盒子,剝開紙盒,里面是片鋁塑泡罩包裝,只有10粒藥。
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君爾清·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分散片,空蕩蕩的盒子里只有兩板藥,每12小時服用一次,一次2~4片,共12片,如果按照每次服三片計算,一盒藥僅能用兩天。
中藥同樣如此,香港京都本草堂制藥有效公司生產的胖大海甘草含片,即使說明書夾在里面,輕輕一搖,藥盒里仍是咣咣當當地響,里面裝有三板藥,每板10顆,鋁塑封裝,每板藥只有藥盒面積的1/3。
消費者:
吃藥還是在吃包裝?
在百姓康利平價大藥房,家住紅廟北里的張先生在收銀臺付錢,他無奈地對收銀員說,“再買個塑料袋吧,這么多盒子我拿不了。”
張先生向記者抱怨,有時真不知道是在買藥,還是在買藥盒。每次藥買回家后,他都得剝掉這“豪華外衣”,把藥一板板地捆起來,因為這樣能省不少空間。
張先生買的是處方藥,記者調查發現,那些治療慢性病的處方藥包裝浪費更嚴重,因為患者需要常年服用。在北京朝陽區第二醫院,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高女士告訴記者,平均每三天就得扔掉三四個藥盒。“真不知道,我們在吃藥還是在吃包裝?!”
“羊毛出在羊身上”是最簡單的道理,包裝成本必然會加在消費者身上。柳楓認為,過去的西藥,往往是黃圓瓶,軟木塞,再加蠟封。中藥湯劑裝在小熱水瓶中,或者是又粗又黑的丸劑,僅用紙包著。包裝不足,影響藥品食用的安全性,當然是不足取的;但過度包裝,使商品價值與包裝價值嚴重不成比例,那就有欺詐和暴利之嫌,不僅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還造成社會的不正之風,是畸形消費的一種表現。下轉22版
■編后
節約型社會
少點“花哨”
兒時上醫院看病,大夫開了藥,藥片裝在一個白色的小紙袋里,紙袋外面寫上劑量,感覺又簡單又方便。現在看來,那時是“包裝不足”,至少,沒有藥品說明書,沒有標明服用禁忌,是不正確的。
但是,現在的包裝,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過度包裝,把治病變成了一種很花哨的行為,給消費者增加了經濟負擔和不便,給國家帶來很大的資源浪費。目前,我國正在建立環保型和節約型社會,比如限用塑料袋等。與此相比,豪華包裝卻在大行其道。調查顯示,垃圾中包裝材料占總垃圾的體積比在50%以上,重量占30%以上。
當然,藥品的過度包裝,消費者也都有責任。筆者也有過教訓,同樣的西替利嗪,剛開始非買那包裝看上去最好、價格當然也是最貴的品牌,但是后來經過比較發現,其中一種價格最便宜的、包裝最樸素的,效果倒是最好。
從這個意義上講,消費者應該反思,過度包裝有時恰恰是我們自己“捧”出來的行為;藥品企業也要明白,別凈給消費者“玩兒虛的”,畢竟,買藥不是送禮,少一點花枝招展,多一些實實在在,才是在消費者心中立足的真道理。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閱讀
飲料包裝生產線仍進口為主
PET瓶在飲料包裝市場再獲新突破
鋁材價格一漲再漲 飲料包裝頻頻“瘦身”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