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與超市自包裝產品短斤少兩較嚴重
2009-03-15 14:34 來源: 責編:任蓓
誰短了我們的斤兩
早報聯合市計量所“驗身”22件商品
茶葉與超市自包裝產品短斤少兩較嚴重
今天是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一個大家關心的話題是,現在市場上,短斤少兩現象是否存在?早報特別策劃,派出4路記者,分別到超市、農貿市場、個體商店購買了食品、茶葉和金飾、液化氣等22類商品,隨后到泉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所逐一稱量……
電子秤廣泛使用,市民買菜也放心多了
“驗身”的22件商品
隨機買回22件商品
昨日上午7點多,記者分赴各個超市、農貿市場。在東美農貿市場,記者仔細觀察了攤主們的電子秤,一般都距離顧客兩米遠,有些還會反光,有些干脆“藏”在菜后面或地板上。有的顧客稱完就走了,有的問多少斤,攤主才告知,但不讓看,用“我不會少稱給你的”搪塞。
隨后,記者走訪了市區的幾家菜市場,購買的蝦、鯊魚肉、海蚌等海產品情況較好,商家給的重量與到公平秤稱的重量所差無幾,但蔬菜、魚卻發現了同樣的情況。有些攤主不是少稱斤數,就是趁顧客不注意時,熟練的“乾坤大挪移”,以次充好塞到顧客買的東西里面,而顧客卻不知情。在一家茶葉店,記者在店員稱重、包裝茶葉時,一直提醒:“明天就是‘3·15’了,可不能坑我。”想不到,事后在計量所稱量時,卻發現茶葉的誤差是最大的。
上午9點20分,早報記者將購買來的商品帶到泉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稱量。定量包裝的商品“身上”的包裝物被全部去除,稱出凈含量;其他商品則直接稱重。稱量結果就是實際凈含量,與商品包裝上標明的重量一一對比,是否短斤少兩一稱便知。記者一共購買了22件商品,不多不少、沒有誤差的只有2件商品。而實際量比原標注量少的有10件商品,意外的是,還有12件商品實際量超過了原標注量。
茶葉短斤少兩最嚴重
調查發現,記者從超市里購買的大部分商品,從農貿市場和小商店里購買的大部分食品以及在珠寶店購買的金飾基本上是足量的。但是,個別個體商店和超市自行包裝的食品短斤少兩較為嚴重。
出現最大誤差的是記者在東美社區一茶葉店購買的250克價值600元/千克的茶葉,經稱量,實際凈含量只有216.4克,少了13%。在某超市購買一袋用保鮮膜和塑料盒包裝好的蘿卜干,上面標注含量為292克,到泉州市計量所,去掉保鮮膜和塑料盒稱量,只有270克,少了也近10%。泉州市計量所工作人員說,稱量結果不足量的商品中,絕大多數偏差在可以允許的范圍內,屬于正常偏差。而上述兩種商品短斤少兩都超過允許范圍。
商品“超重”也有標準
22件商品“驗身”之后有何結論?泉州市質監局計量所吳家平副所長說,目前,短斤少兩的現象比以前已大幅減少。主要原因是用于結算的秤的檢定比例大幅度提升,他說,從今年開始,集貿市場的秤免費檢定,而企業(包括超市、酒樓、生產廠家)的秤檢定費用減半。質監局工作人員到市場檢定秤的難度減少,今年,計量所到泉州市區所有集貿市場檢定秤,大部分秤都檢定過了。他表示,今年,檢定的范圍還將擴大到鄉鎮的市場。
為什么會有過半商品“超重”,吳副所長表示,誤差包括正誤差和負誤差,超過一定量,秤就會被檢定成不合格。不合格的秤要維修,多次維修后還不合格就要更換。如果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就可以繼續使用,目前,市場上的秤正誤差和負誤差的比例基本持平。如果是負誤差,就會導致有的商品稱出的重量比實際重量大。“但是,經營者并不是故意造成負誤差,讓利給消費者。而是經檢定后,認為合格就繼續使用。”
他說,市民的維權意識提高了,這是短斤少兩現象減少最重要的原因。
稱量結果
■10件商品“輕了點”
某茶葉店購買的鐵觀音茶標注凈含量250克,實際凈含量216.4克,偏差了33.6克。
某超市出售的蘿卜干標注凈含量292克,實際凈含量270克,偏差22克;
在東美農貿市場買的鯽魚,標注凈含量385克,實際少了20.2克;東菜市場購買的鯊魚,標注凈含量205克,實際少了5.5克;
還有一些雖不足重,但誤差可以“忽略不計”。如在某超市購買的木瓜、玉米等,誤差在1克以內。某首飾店購買的千足金戒指,誤差在千分之一克以內,還有豐澤區一家代售點的液化氣,標注凈含量14.5公斤,誤差也在0.1公斤以內。
■2件商品絲毫不差
東菜市場購買的820克豬排骨,永輝超市購買的264克海蚌,誤差都為0。
■12件商品“有賺頭”
東美寶蓮食雜店購買的旺旺雪餅、老酒坊白酒、旺仔QQ圈;東菜市場購買的蝦子、海蠣;東美農貿市場購買的大米、冰糖橙、黃花菜干、涼粉,中閩百匯和周大福購買的千足金耳釘、千足金戒指和千足金耳環,都是實際檢出重量大于標注重量的。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