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在中國”毋庸置疑
2008-11-30 00:00 來源:《蘭州晨報》 責編:覃麗妮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美輪美奐的活字印刷表演令世界為之癡迷和傾倒,同時也有一些國家對“活字印刷在中國”再次提出了質疑。11月26日,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11月3日在中央民族大學召開的北京“遼夏金元歷史文獻國際研討會”上,成功“復活”泥活字的武威西夏文專家孫壽齡,以實物和嫻熟的演練,再次有力地佐證了“活字印刷”屬于中國的不爭事實,并獲得國際專家的一致首肯。
奧運會后的國際爭議
8月8日,北京奧運開幕式中的泥活字印刷表演,以其高雅新穎的藝術和深厚文化底蘊震動世界,引發好評如潮。然而,當全世界為中國的四大發明所傾倒的同時,在陣陣掌聲中也聽到了個別國家的非議聲,稱“活字印刷”并非中國發明。甚至個別國家的官員,還給北京有關方面致信,以表達對“活字印刷在中國”的不同觀點。
國際研討會上的有力佐證
11月26日,記者在甘肅武威文物專家、泥活字“復活”專家孫壽齡家中對其進行了采訪,據孫壽齡介紹,為紀念著名的黑水城文獻出土100周年,遼夏金元歷史文獻國際研討會不久前在京召開。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主辦,來自中、俄、日、德、蒙古、芬蘭等6個國家的60余名學者參加了會議,此次會議邀請了世界各地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回溯一個世紀以來西夏學和蒙古學的研究歷程,會商各種難題,并在此基礎上對文獻所映射的西夏等歷史文化進行深入探討。在此次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著名西夏文學者、泥活字專家孫壽齡攜帶自己燒制的泥活字及印刷的經卷,現身說法,以《中國是泥活字印刷的發明者》為題,通過實物與資料的展示,博得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和一致首肯。俄羅斯專家索羅寧在看過孫壽齡的泥活字演示后,不由地驚嘆“真了不起,泥活字竟然如此神奇!”而同樣來自俄羅斯的薩馬教授則認為“中國人再次用‘復活’的泥活字,通過科學的方法,解決了大家長期困擾的疑慮和問題”,來自日本的教授荒川慎太郎看過泥活字后,不斷地點頭:“泥活字是你們(中國)最早發明的。”孫壽齡的泥活字展示再次在國際社會中印證了“活字印刷在中國”這一不爭事實。
潛心研究“復活”泥活字
孫壽齡說:“當年自己決定燒制出真正的泥活字時,也是在國際社會的一片質疑中開始,但那時因為沒有更多的實物能夠突破和說明泥活字中的技術難題。”孫壽齡認為,以前的實踐者對沈括記載的泥活字燒制方法多有誤解,這導致了他們的失敗。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對“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一句的理解。孫壽齡認為,“膠泥刻字、每字為一印”,就是先把大塊泥做成一個個泥丁,然后在泥丁上雕刻出字來;“薄如錢唇”就是在泥丁上刻出的字的撇、捺、勾、挑等筆畫的薄厚粗細、尖細鋒利的程度。孫壽齡從開始研究泥活字到最后正式刻字、燒字、印刷等,前后共用了10多年時間。而他燒制泥活字的工具就是自家的小煤爐,并且經常不分晝夜地工作,幾乎花去了他全部的工資。最終,他成功地燒制出幾千個泥活字,并印刷出古西夏文《維摩詰所說經》(下集)。孫壽齡說:“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泥活字印刷的發明者在中國,這是一個板上釘釘、沒有爭議的事實。”
據泥活字專家孫壽齡介紹,我國畢昇發明泥活字是在北宋時期,有大量史記均有記載,但苦于當時沒有實物證據。而畢昇發明活字印刷后遲了一百多年的西夏王朝,卻發現大量的活字印刷經文。孫壽齡說:“中國作為多民族統一的國家,西夏當時所屬的寧夏、甘肅武威一帶,本身就是中國領土的范圍。由于當時西夏需要的印刷經文太多,雕刻版本已經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供應和需求,而善于學習宋朝工業、農業、科技等先進技術手段的西夏王朝,也學習和掌握了北宋流傳的活字印刷術。況且,西夏的泥活字比國外史料記載的泥活字使用時間提前300年以上,足以證明泥活字最早為中國發明。”
奧運會后的國際爭議
8月8日,北京奧運開幕式中的泥活字印刷表演,以其高雅新穎的藝術和深厚文化底蘊震動世界,引發好評如潮。然而,當全世界為中國的四大發明所傾倒的同時,在陣陣掌聲中也聽到了個別國家的非議聲,稱“活字印刷”并非中國發明。甚至個別國家的官員,還給北京有關方面致信,以表達對“活字印刷在中國”的不同觀點。
國際研討會上的有力佐證
11月26日,記者在甘肅武威文物專家、泥活字“復活”專家孫壽齡家中對其進行了采訪,據孫壽齡介紹,為紀念著名的黑水城文獻出土100周年,遼夏金元歷史文獻國際研討會不久前在京召開。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主辦,來自中、俄、日、德、蒙古、芬蘭等6個國家的60余名學者參加了會議,此次會議邀請了世界各地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回溯一個世紀以來西夏學和蒙古學的研究歷程,會商各種難題,并在此基礎上對文獻所映射的西夏等歷史文化進行深入探討。在此次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著名西夏文學者、泥活字專家孫壽齡攜帶自己燒制的泥活字及印刷的經卷,現身說法,以《中國是泥活字印刷的發明者》為題,通過實物與資料的展示,博得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和一致首肯。俄羅斯專家索羅寧在看過孫壽齡的泥活字演示后,不由地驚嘆“真了不起,泥活字竟然如此神奇!”而同樣來自俄羅斯的薩馬教授則認為“中國人再次用‘復活’的泥活字,通過科學的方法,解決了大家長期困擾的疑慮和問題”,來自日本的教授荒川慎太郎看過泥活字后,不斷地點頭:“泥活字是你們(中國)最早發明的。”孫壽齡的泥活字展示再次在國際社會中印證了“活字印刷在中國”這一不爭事實。
潛心研究“復活”泥活字
孫壽齡說:“當年自己決定燒制出真正的泥活字時,也是在國際社會的一片質疑中開始,但那時因為沒有更多的實物能夠突破和說明泥活字中的技術難題。”孫壽齡認為,以前的實踐者對沈括記載的泥活字燒制方法多有誤解,這導致了他們的失敗。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對“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一句的理解。孫壽齡認為,“膠泥刻字、每字為一印”,就是先把大塊泥做成一個個泥丁,然后在泥丁上雕刻出字來;“薄如錢唇”就是在泥丁上刻出的字的撇、捺、勾、挑等筆畫的薄厚粗細、尖細鋒利的程度。孫壽齡從開始研究泥活字到最后正式刻字、燒字、印刷等,前后共用了10多年時間。而他燒制泥活字的工具就是自家的小煤爐,并且經常不分晝夜地工作,幾乎花去了他全部的工資。最終,他成功地燒制出幾千個泥活字,并印刷出古西夏文《維摩詰所說經》(下集)。孫壽齡說:“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泥活字印刷的發明者在中國,這是一個板上釘釘、沒有爭議的事實。”
據泥活字專家孫壽齡介紹,我國畢昇發明泥活字是在北宋時期,有大量史記均有記載,但苦于當時沒有實物證據。而畢昇發明活字印刷后遲了一百多年的西夏王朝,卻發現大量的活字印刷經文。孫壽齡說:“中國作為多民族統一的國家,西夏當時所屬的寧夏、甘肅武威一帶,本身就是中國領土的范圍。由于當時西夏需要的印刷經文太多,雕刻版本已經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供應和需求,而善于學習宋朝工業、農業、科技等先進技術手段的西夏王朝,也學習和掌握了北宋流傳的活字印刷術。況且,西夏的泥活字比國外史料記載的泥活字使用時間提前300年以上,足以證明泥活字最早為中國發明。”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